国民法医 第61(2 / 3)
遍。
实在是乏善可陈。
江远坐在火堆旁,用一根树枝挑着火,皱眉思考着。
这里不像是居民楼里的住宅,就算有心把山洞擦一遍,估计也擦不到什么东西。品种丰富的微生物,能够轻易的泯灭一切的生物证据。
提取些土壤回去做做化学分析,也许能有些结果,但对案情,怕是没什么帮助。
柳景辉也起床了,他先用冷水洗漱了,再回过头来,缓声道:“能找到什么,就找什么。喊你过来,本就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。前两拨的刑警们不算,我上一次,也是带着多名技术员来的,照样没什么发现。”
江远其实不用柳景辉安慰自己,只揉揉肩膀,就起身道:“山洞里看不出东西来,我先到四周转转。”
“让小杨陪着你。”柳景辉喊了老成些的向导,跟着江远开始看附近的情况。
当然,最主要的关注点,还是找到尸体的山涧旁。
这样看到中午,江远再回到火堆旁,看着火有些小了,就找了柴火,重新搭了个起火的架子。
做着做着,江远的目光,落到了墙壁的一侧。
这里的墙壁颜色略有些变化,大部分人,估计下意识的认为,这是火堆造成的。
但是,有lv2的露营技能备案,江远能够轻易的做出判断:并不是。
火堆的火,就是影响到了墙壁上的有机物的生长,那也应该是离火堆和火焰最近的部分,先受到影响。
结果,墙壁颜色发生变化最大的地方,却在更靠里的位置。
江远想到此处,立即走上前去,细细的翻看山洞的墙面。
以他掌握的犯罪现场的技能来判断,墙面应该是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污染,至于是什么……
江远带着手套的手指轻轻摸过,注意力就迅速的被转移了。
什么污染。
什么颜色。
江远掰开一截藤蔓,分明看到后方有一块半黑的物体嵌入了墙壁中。
再剥开半黑物体旁边的泥土,江远的脑海中闪过一个不常见的词:子弹。
江远立即拿过照相机来拍照,接着架起三脚架,转入摄影模式,再取了现场勘查箱过来,细细的将半黑物体四周的泥土、植物和石屑剥离。
一枚碎裂的子弹,结结实实的戳在山洞自底向上30公分处。
涉枪
涉枪案!
江远忙于取证阶段,还来不及多想。等到这枚半黑的子弹落入证物袋,他的脑袋才嗡嗡的响起来。
作为新时代的刑警,“枪击案”之类的词汇,已经很少听到了。取而代之的“涉枪案”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。
对基层民警们来说,大部分情况下,涉枪指的仅只是涉及枪支,很可能都没到动用枪支的程度,更别说由枪击致死的案件了。
就算是涉枪,其实也是分级别的。不算2焦耳的玩具枪,现在最常见的是仿真枪,再是气枪,然后是自制的铁砂枪,高级一点的是自制霰弹枪,再高级……
一般来说,就不能再高级了。最多最多高级到老枪,就已经会引起极大的重视了。
可以说,一旦触碰到“真正的”枪支的时候,各个警察单位都是命案程度的重视。
以上,指的还都是涉枪。
“真正的”枪击,在许多地方,有些年都听不到了。县局刑科中队的枪弹痕迹检验的报告书都放黄了,技术员更是早早兼职做内勤去了。
但江远取出的这枚子弹,可是货真价实的子弹。
所以,吴珑野人案即将变为一场货真价实的枪击案。
江远收好证物,再站到火堆对面,做了一个单手瞄准的姿势,指向对面。
根据子弹嵌入的角度和位置,江远分析,凶手应当是以站立的方式,击穿了坐姿的李三秋的腹部。
子弹由此嵌入了距离地面30公分的洞壁,接着碎裂。
江远轻叹一声,再在子弹周围寻找了一圈,也没有找到更多的证据。
这里的洞壁上,是有土层有石头有植物有虫类有真菌或苔藓等各种东西存在的,短时间内想搜索明白,也不现实。
江远收好了三脚架和摄像机,再走出洞穴,向不远处的柳景辉喊了一声。
柳景辉是登高望远去了,旁边的向导倒是过来了,被江远用手势阻止。
他也没做解释,刑警稍微做久一点,在保密方面的自觉性就非常高了,尤其不愿意跟圈外人透漏信息。
柳景辉看着近,走回来也用了十多分钟的样子,中间还摔了两跤,衣服脏的看不成。
尽管如此,柳景辉到了江远跟前,还是下意识的整理了一下衬衫,才问道:“你发现了什么?”
“进来说。你们在外面等吧。”江远单独将柳景辉带进了洞穴。
从洞外入内,视觉忽的一黑,得一会儿才能适应。
江远这时候拿出了装有子弹的证物袋,托在手上给柳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